本次比赛由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市社科院、市学联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电力大学承办。
经校内选拔,我校共报送14件作品参加“挑战杯”上海市竞赛复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11件作品入围决赛。决赛现场,各项目团队精心布展,紧密配合,充分展现了同济学子的科创能力和水平,最终捧获各大奖项。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红色济忆”团队完成的项目《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基于革命圣地英译的调查研究》荣获特等奖。团队过去两年来,实地走访井冈山、延安、遵义、瑞金、西柏坡、李庄等主要革命圣地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和旧址,收集近千份实地英译素材,形成英译传播研究文本300余页。在此基础上,该项目团队协同精通中外文化的外籍专家校准翻译,聚焦红色术语的规范性和翻译传达的准确度,撰写了翻译研究报告,制作《红色文化翻译指南》,构建“中国红色文化翻译术语库”,并创建红色文化外译新媒体平台。该项目致力于以红色文化的英译及对外传播研究为基点,为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展示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出贡献。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轨道交通、机械、医学等多学科学生团队完成的项目《便携式静脉穿刺采血/注射机器人》荣获一等奖。团队针对临床需求,从工程角度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将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医疗。项目组设计研发了一款静脉识别与穿刺的便携式机器人,结合近红外超声多模态成像等技术,实现了基于实时图像引导的自动静脉穿刺采血/注射。作品有四大主要创新点:首先,通过机器学习框架,实现了近红外模态识别图像中最佳穿刺区域的分割以及穿刺位姿识别;第二,结合超声系统进行血管深度识别与定位,利用半监督学习方法提升神经网络对超声图像的分割效果;第三,通过自主设计的六自由度机械结构,实现基于实时多模态图像引导针头精准穿刺;最后,融合人机交互的设计理念,利用人机工程学来进行尺寸、尺度的规范化设计,形成了合理、易于使用的人机交互方式。
自2020年9月我校启动“挑战杯”作品征集以来,累计申报近400个项目。在校党委、各职能部门及各学院大力支持下,校团委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对参赛项目逐个跟进、精心培育,累计举办项目培育、答辩辅导、经验传授等各类专题讲座和专业培训10余场,参与学生上千人。经过校内三轮评审,最终11件作品成功挺进上海市赛决赛。
“挑战杯”竞赛是“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该赛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主办,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奥林匹克”。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今年10月在四川大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