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科学观测网组网观测虚拟仿真实验

海底科学观测网组网观测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出现于21世纪初的海底观测网是海洋探索方式的重大变革。同济大学依托“海洋科学”一流学科的知识积淀和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科教融合,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从岸基到海底的具有开放性、扩展性的组网观测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开展观测网基本组成认知、观测平台设计集成、组网观测技术应用的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掌握观测网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知识,构筑根据观测需求开展观测平台设计的基础,锻炼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组网观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使命感。本实验已被认定为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面向高校和社会免费开放。




暂无图片

项目简介视频

Introduction Video

项目引导视频

Instructional Video

教学团队

TEACHERS TEAM

图片丢失 :杨群慧

杨群慧

研究员

简介 :博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研究员,海洋技术专业负责人,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系统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总工艺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主讲《海洋技术导论》和《海上专业综合实习》(上海市重点课程);主持完成8项教改项目,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济大学育才教育奖励金二等奖。主持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

了解更多
图片丢失 :高航

高航

讲师

简介 :博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讲师。主讲《海洋传感探测技术实践》,并承担《海洋技术导论》、上海市重点课程《海洋工程环境课程》和《海上专业综合实习》的教学任务,被评为2019年度同济大学优秀实习指导老师;作为骨干参与3项教改项目,曾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的核心骨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及教育部等多项基金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

了解更多
图片丢失 :米智楠

米智楠

副教授

简介 :博士,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先后主讲《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流体力学》、《海洋浮体工程》等课程,并承担《海洋技术导论》和《控制工程基础》(上海市重点课程)的教学,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3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并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多项。

了解更多
图片丢失 :覃如府

覃如府

副研究员

简介 :博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研究员。主讲《海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并承担《海洋技术导论》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的教学任务;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和参与编制国家标准3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了解更多
图片丢失 :陆海

陆海

工程师

简介 :硕士(在读博士),同济大学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工程师。承担《海洋技术导论》和上海市重点课程《海上专业综合实习》教学,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7项,作为核心骨干正在承担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监测与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建设工作。曾参与设计并建设上海市教育城域网、CNGI/CERNET2核心节点等重大工程,获“上海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先进个人”、“CERNET二十年建设突出贡献奖”等省部级奖多项。

了解更多